中新网济南12月3日电 (李明芮)“儒学、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12月2日在山东济南开幕。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台北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首尔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余位学者与会,省察和反思当代儒学发展,为当代儒学发展献智献策。
“儒学、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供图
“当代儒学发展已经进入‘繁星满天’的时代,但也需要反思过去,以便更好地开创未来。”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李尚信基于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对当代儒学领域出现的数十种原创学说进行了汇总和回顾。他指出,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十分切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的发展方向,即以生生作为核心范畴来建构当代的中国哲学。尽管生生哲学是最有竞争力的哲学,但它不是唯一的哲学。任何哲学只要对成就生命和成就人发挥作用,它就是有用、有生命力且值得建构的哲学,因而要倡导多元的哲学。
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杨自平在致辞时提到,这次会议主题关注当代儒学发展,分别就儒学经典解读、儒学研究方法、当代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周易研究四大方面进行研讨。她认为,在现今人类世界正在面临巨大考验的背景下,儒学研究与时代的密切关联成为重要课题。“透过对儒学经典的现代诠释回应时代议题是现今儒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文智则结合自己在海外的观察思考,提出了对当代儒学发展的看法,即儒学有“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的传统,但现在已无法解决人心和社会的很多问题,因而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他指出,儒学目前内部探讨的内容极为丰富,但是比较封闭,还有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但儒学中也有静坐工夫可以补足这一方面。
“儒学、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供图
当天,研讨会也组织了主旨演讲环节,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郭沂,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林忠军,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创院院长林安梧等学者围绕当代儒学、东亚易学的研究现状,儒学的现代诠释及创造性转化等关键议题进行了阐述。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将持续至12月3日,除开幕式、主旨演讲外,还设置了7场小组发言。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发言主题一方面涉及了对天道观、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仁学等儒家传统命题的创新性诠释,以及对牟宗三、熊十力、唐君毅等当代新儒家开创者的拓深性研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充分结合西方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着眼于回应现代性问题和适应时代需求而进行的儒学理论建构。
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周易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完)
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翼龙的中空骨骼结构只是为减重以飞行适应吗?骨壁相对较厚这一特征是准噶尔翼龙类的“独门绝技”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蒋顺兴团队对采自中国热河生物群距今1.3亿年左右地层中的翼龙化石材料进行深入研究,最新发现并建立一翼龙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相关研究结果还挑战了包括上述两个问题在内的古生物学界对翼龙的多项传统认知。
中国热河生物群约1.3亿年前地层中发现的翼龙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化石标本。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这项重要翼龙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旗下Heliyon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蒋顺兴副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说,热河生物群被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很长时间以来,翼龙化石仅发现于中晚期,其早期一直到2022年才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但仅保存有一侧翅膀和右侧脚部,研究者将其归入鸟掌翼龙类。此次研究的华北克拉通翼龙是热河生物群早期第二件翼龙标本,虽然也不太完整,但保存有部分中轴骨骼和大部分的右侧翅膀。
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蒋顺兴副研究员介绍翼龙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化石发现及研究成果。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华北克拉通翼龙翼展约1.8米,是一个中等体型的古翼手龙类的成员,具有第一翼指骨近端的腹侧面有一个大的神经孔、乌喙骨与肩胛骨关节处不膨大这两个自有裔征,并具有五方面特征组合:一是近方形的胸骨板;二是乌喙骨与胸骨关联的关节面凹,且具有向后侧的膨大;三是肱骨近端肱骨头和三角肌嵴上缺少突起;四是肱骨略长于翼掌骨;五是第一和第三翼指骨近等长。
基于这些特征,研究团队鉴定建立梳颌翼龙科的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这件化石标本上除保存有该翼龙外,还同时保存有热河生物群的狼鳍鱼、东方叶肢介和三尾类蜉蝣等3种代表性生物。
本次研究发现的“华北克拉通翼龙”化石正型标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供图
蒋顺兴指出,长期以来,作为飞行爬行动物,翼龙像鸟类一样具有骨壁薄、内中空的骨骼结构,一直被认为是对飞行行为的一种适应,最常被解释为飞行时减轻自身体重的需要。此外,在翼龙类群中,准噶尔翼龙类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骨壁特别加厚的类型,也是其鉴定特征之一,曾有研究者认为准噶尔翼龙类的骨壁加厚是对频繁起飞的一种适应性特征。
本次研究的华北克拉通翼龙不属于准噶尔翼龙类,却具有较大的骨壁相对厚度,这使研究团对上述传统观点产生怀疑,由此综合已公开的翼龙骨壁相对厚度数据,并补充大量准噶尔翼龙类及中国其他翼龙化石的信息,共计获得143组数据。
蒋顺兴表示,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团队发现翼龙骨壁相对较厚这一特征并不是准噶尔翼龙类所独有,而是广泛分布在侏罗纪繁盛的“喙嘴龙类”(非翼手龙类)和一些时代相对较早的翼手龙类中,并且在多个已知的翼龙型类中也具有类似的骨壁相对厚度较大的特征,因此,骨壁相对较厚应该是翼龙类的一个原始特征。
实际上,除翼龙种类不同骨壁相对厚度不同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骨壁的相对厚度,包括同一骨骼的不同部位也存在明显的厚度差别,而同一骨骼的同一部位在从幼年到成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相对厚度的变化。
“华北克拉通翼龙”第二翼指骨骨干位置组织切片,显示其相对较厚的骨壁以及不完整的生长停滞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供图
此外,翼龙同一个体中不同骨骼也会有相差较大的骨壁厚度变化。本次研究发现,不仅骨壁相对较厚不能作为准噶尔翼龙类的鉴定特征,准噶尔翼龙类的骨壁也不都是较厚,如肱骨和桡骨的骨壁就相对较薄,这一现象也存在于现生飞行脊椎动物蝙蝠中。从材料力学性能上分析,一根中空的均质管,其厚度越薄抗扭性越强。
“所以,准噶尔翼龙类的肱骨和桡骨骨壁的相对变薄很可能也是类似于蝙蝠对飞行的适应,增加其在鼓翼飞行过程中骨骼的抗扭性,而不只是为了减轻体重。”蒋顺兴说。
翼龙类群骨壁相对厚度统计直方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供图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汪筱林研究员强调,研究团队对华北克拉通翼龙和准噶尔翼龙的最新研究,虽然对于长期以来认为翼龙骨壁变薄只是为了减轻体重这一传统观点提出挑战和全新解释,但已灭绝的翼龙和现生的蝙蝠、鸟类等飞行动物,它们的骨骼向骨壁薄、内中空结构演化,大的方向为减重适应飞行是毋庸置疑的。(完)
联系人:购彩大厅登录–官网登录
手机:15786958181
电话:0872-84408145
邮箱:84408145@3721.net
地址: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